創新修復之路:我們的尼泊爾農林業之旅迄今的進展

想像一個植物、動物與社區彼此及與氣候和諧共存的景觀。這就是我們對喜馬拉雅農林業項目的願景,而在計畫進行六個月後,轉變已然展開。

回顧一下,該項目是在策略性挑選的地點——Dhulikel 和 Sunkhani——建立兩個示範農場,以創造具氣候韌性的土地和永續社區。我們的目標是賦能 300 位小農轉型為再生農林業系統,預計在 2026 年 8 月專案完成時將種植超過 500 棵樹,並在十年內預估可達到 18,441 噸的碳封存潛力。由 reNature 團隊提供的碳封存估算值,是根據文獻回顧及其研究資料庫,確認了所種植的作物件數、其生物質殘留量,以及十年內的潛在碳含量。這套方法學也應用於我們的 華威山谷以及Tribes & Natures Defenders 項目,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清晰的環境影響指標。

讓我們一起深入了解一下目前的進展!

多層次方法

在規劃一個再生項目時,背景脈絡是關鍵,必須考慮到尼泊爾獨特的氣候和地形,以開發出一個與土地共生而非對抗的模式。雖然景色令人屏息,但其地形帶來了環境和社會經濟方面的挑戰,包括相對較低的土壤有機質含量、陡峭的坡地、有限的農林業知識和不可預測的市場。透過健全的示範農場設計來應對這些挑戰,將是成功實施的關鍵。 

這份色彩豐富的藍圖展示了構成農林業系統的策略性層次,並詳細說明了選擇了哪些物種及其原因。

為應對中海拔山區景觀和嚴峻的區域氣候,此模式採用了具韌性且高價值的作物,如阿拉比卡咖啡、夏威夷果和牛油果(酪梨)。作物的多樣性對於減輕市場價格波動的風險也至關重要。

互補性物種以多種方式增強了田地的永續性,例如種植豇豆和大豆以固定氮氣和疏鬆土壤,以及種植辣椒和檸檬草作為天然的害蟲驅避劑。其他作物,如萬壽菊,則具有藥用或文化上的重要意義;它除了可用於抗發炎外,在為期五天的印度教節日「提哈節」(Tihar) 期間,也被用來製作宗教花環。

再生方法也包括重新構想價值鏈。在這裡,我們的農民正將沒用的雜草轉化為有用的資源,藉由將其製成覆蓋物,來增加土壤的保水性和養分有效性。

 

具建設性的工程

相對較低的土壤有機質含量加上陡峭的坡地,是豪雨(而該地區雨量充沛!)期間發生水土流失和山崩的溫床。這個宏大的設計利用生物工程技術來減輕雨季風險並改善水土管理,但也證明了沒有兩個地點是完全相同的 —— Dhulikel 和 Sunkhani 需要不同的解決方案。在 Dhulikel,他們種植了岩蘭草和檸檬草以穩定土壤,同時輔以黃麻網、竹製結構和堆石護坡,來保護坡面並將水從土地上引流。

相比之下,Sunkhani 的地形更適合建造雨水收集池,這樣可以充分利用季風季節,無需鋪設數百公尺長的管道即可進行灌溉。

農場亦會使用植物籬笆——另一種自然為先的創新解決方案。透過利用植物來建造屏障,社區不僅可以減少對人造材料的依賴並節省維護成本,還能為野生動物提供食物和棲息地,促進土壤健康,並利用其產出的產品創造新的收入來源。

在 Dhulikel,農夫在田地邊緣種植帶刺的帖木兒樹,既能保護農作物,又能產出柑橘和胡椒味的香料,帶來額外的收入。

 

社區主導的再生

該項目不僅關乎植物,也關乎人。讓社區掌握維持農場運作和應對氣候變遷的知識,是計畫成功的關鍵。

通过培训员培训 (TtT) 方法,50 名主要农民将参加有关可持续土地利用技术的实践课程。 通过 TtT 方法,我们可以建设内部能力,从而推动广泛采用,在社区中产生积极变革的涟漪效应。

已分别为 Dhulikel 和 Sunkhani 挑选并培训了农场管理人员和看护人员,小农户也已在这两个地点接受了培训,培训课程的重点是覆盖物、种植、挖坑和堆肥制作。 

這些計畫也引起了社區其他農民的興趣,他們紛紛前往 Dhulikel,了解農林複合經營的真正意義!

 

促進生物多樣性

我們的計畫支持的不僅是地下有機質。看看我們在地面上看到(和聽到!)的生命交響曲吧!

我們對 Dhulikel 的常駐蜂群讚不絕口,它不僅能提高農業生產力,還能增強更廣大的生態系復原力。

團隊還與這條小傢伙滑溜溜地撞上了,它很可能是一種綠蝮蛇。這提醒我們,當生態系統恢復時,那些令人難以置信的(有時是出乎意料的!)野生動物會蓬勃發展。

 

下一步是什麼?

知識就是力量,繼續加強學習,並計劃為多達50名農民提供農林業培訓,其中包括一個專門的堆肥坑製作課程。

隨著大部分下層植被的種植,現在是將樹木移植到地裡的關鍵時刻——這是我們朝著500棵樹計畫目標邁出的重要一步!

相較之下,Sunkhani 的地形更適合建造雨水收集池,這樣可以充分利用季風季節,無需鋪設數百公尺長的管道即可進行灌溉。

這只是個開始。敬請期待我們接下來從這些雄偉的山脈發來的最新消息!

下一頁
下一頁

Dishing the dirt Ep. 4 with Tanguy Yu